漆器
漆艺·战国漆器1
漆艺·战国漆器2
漆艺·战国漆器3
早在距今约七千年的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第三文化层,我们的先民已将天然漆用于装饰生活器具的表面。
天然漆,也被称为大漆,是从一种呈羽状复叶的落叶乔木,即漆树身上分泌出来的一种液体,呈乳灰色,接触到空气后会氧化,逐渐变黑并坚硬起来,具有防腐,耐酸,耐碱,抗沸水,绝缘等特点,对人体无害.如再加入可以入漆的颜料,它就变成了各种可以涂刷的色漆,经过打磨和推光后,它发出一种令人赏心悦目的光泽.然后再通过雕填,镶嵌,彩绘,脱胎,髹饰等手段就可以制成各种精致,美观的漆艺品了。
脱胎漆器
福州脱胎漆器,是清代以来的传统产品,它的特点是,造型美观而富于变化,轻巧而坚韧,色泽艳丽,光亮如镜,髹饰的方法繁多,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相传发明脱胎漆器这一独特工艺的,是一位普通的漆艺人.清朝乾隆年间,一位名叫沈绍安的人.有一次他到官府衙门去修补金字横匾,字迹虽然已经斑驳脱落,里面的木头也都露了出来,可是裱裹在匾额外面的漆和夏布,却像新蝉脱去的外壳,坚韧光滑,并没有被腐蚀剥落,这一现象引起了他的深思,并从中得到了启发,他想,如果先塑造一个物像的模型.外面再用夏布涂以漆裱糊起来,然后再设法取去里面的模型,留下的不就是一个体轻而表面坚韧光滑的漆器了吗 于是他就开始着手大胆,认真地试验.沈绍安出身于一个制漆家庭,从小对佛像塑造就有兴趣,并有一定的塑造能力,于是,他就按塑造佛像的原理,用泥巴做材料,塑造了一个模型,并在这个模型表面涂上漆,裹上夏布,在夏布上再涂以漆,再裹上一层夏布,这样用漆和夏布逐层裱糊到一定的厚度,待阴干以后,将它放到水里去浸一定时间,等到里面的泥胎软化时,再将其挖掉取尽,用水清洗干净,剩下的布坯壳却十分坚固和轻巧,再经过髹漆和彩绘装饰,一件脱胎漆器就这样诞生了.从此人们也称这种脱胎漆器叫做"沈绍安漆器".
福州漆器的传统髹饰技法有黑推法,色推光,薄色料,彩漆晕金,朱漆描金,嵌银上彩,嵌螺铀,仿古铜,绵纹等,解放后又发展了宝石闪光,暗花,堆漆浮雕,雕填,仿窑变,仿青铜,并且把它们与玉器,石雕,木雕等工艺品结合起来,使福州漆器更加绚丽多彩.早在清末,沈绍安的后代就开始在漆料中加入泥金,泥银等,使漆器灿烂耀眼.他们的作品"松瓶""桃盘"及脱胎漆器塑像"普陀观音"等在南洋劝业会展出后,获得好评,并在巴拿马博览会以及美国芝加哥和圣路易斯,法国巴黎,东京,柏林等国际博览会上多次荣获金牌奖和其他奖.特别是建国以来,著名艺人李芝卿曾以锡箔创作了"台花"以及闪光沉花等髹饰技法,对当代福州漆器有着重大的影响和贡献.
福州脱胎漆器"荷叶瓶"就造形来讲,如果是用木胎来表现,难度大,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他们巧妙地利用了脱胎的技艺,荷叶可卷可翻,随心所欲,变化自如,优美而又丰富.色调上采用的是薄料技法,颜色鲜艳,一改大漆灰暗的风貌,红色的小荷花包,与绿色荷叶相对比,越发使人感到生动,清新.在工艺上难度如此大的器型,作者却表现得轻松自如,1981年福州脱胎漆器荣获全国工艺美术品百花奖银杯奖.
北京雕漆
北京雕漆始于明朝永乐年间,到了清乾隆年间已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当时北京民间雕漆作坊开始兴起,其中以"继古斋"最为著名,他们的"群仙祝寿"大围屏曾在巴拿马博览会上获金牌奖.北京雕漆造型古朴而庄重,纹饰精美,色泽光润而深沉,并有防潮,抗热,耐酸碱,不变形,不变质的特点.既能实用,又有观赏价值,一向与湖南湘绣和景德镇瓷器并列被称为"中国艺术三长".它的工艺复杂,需要经过制胎,作地,涂漆,绘画,雕刻,作里,磨光等7道大工序和150余道小工序才能完成.并主要依靠手工操作,产品有:仿青铜器,立体动物和古代建筑等,还有一些漆盒,漆瓶,漆屏风等日用品.如今的北京雕漆已有上千个花色品种.在工艺上除了进一步丰富传统,工艺
美术家杜炳臣和刘金波二人,又借鉴了牙,玉的"雕和琢"技法,大胆创新,经过多年的钻研与实践,终于在雕漆多年不变的平刻和浅浮雕的技法上又增添了一门新的技法——搂雕,为北京雕漆艺术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花篮盘"就是他们的代表作.作品刀法娴熟自如,花与叶的结构来龙去脉,无不交待得清清楚楚,层次丰富,构图整体而适合,单色朱红沉稳而高雅.他们还创造了在雕漆上嵌镶象牙,玉石,金银等使雕漆艺术更加多姿多彩.目前北京雕漆已远销世界9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国际上享有较高的声誉.
四 川 漆 器
四川漆器早在汉唐时期,就被誉为"蜀中之宝".四川省气候温和,又盛产驰名中外的色鲜艳,味酸香,抓力强,干燥快的"成口爽",为漆器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早在西汉初,成都就已成为我国漆器生产的中心.解放后漆器主要集中在成都和重庆.成都漆器在胎型上,采用了木胎,麻布脱胎,竹蔑编织胎等,在髹饰技法上以雕填见长.艺人们运刀如笔,刀法流畅,近年来又创造了暗花漆下彩,银片雕填,透明漆隐花等工艺,丰富了成都漆器的技法,重庆漆器是以研磨彩绘著称,此外还有蛋壳镶嵌,螺细镶嵌,堆嵌,漆笼金等多种装饰方法,绚丽多彩,品种繁多.我国著名漆艺家沈福文教授,早年留学日本.从师于日本漆界泰斗松田权六先生,学习漆艺."金鱼漆盘"就是他的代表作.两条活灵活现的金鱼,隐现在漆层之中,头部略微高出画平面,而尾巴却又消失在画面之中,犹如鱼儿游嬉在清澈的水中,水草也是忽隐忽现.这件作品曾在世界青年联欢节上获奖.四川美术学院工艺美术系为四川漆器的发展和创新作出了贡献.
阳 江 漆 器
广东阳江漆器始于明末清初,已有300多年的历史.阳江漆器分皮胎,纸胎,木胎,产品主要有日用工艺品,家具,其中以皮胎漆器最有传统特色.它防潮,耐用,又古雅美观,解放前就远销东南亚各国,解放后以生产漆箱,漆枕,和小件漆器而闻名.传统的阳江漆皮箱以杉木为胎,内外各贴一层牛皮,经加固烫平再在表面髹漆而成.各地的博物馆用它来存放名人字画.漆枕则是在木架上用藤条编织轮廓后套一层牛皮,烫平髹漆而成,优点是坚固,防潮,耐水,质轻无裂缝.近年来阳江漆器不断创新,努力增加花色品种,由过去的20多种,增加到如今的500多种,在漆装饰方面,由原来的黑,朱色,增加到了各种色漆,并有罩金,镶嵌,螺钿,描金堆漆,印花等技法.
金 漆 镶 嵌
相传北京的金漆镶嵌始于元代,兴盛于明清两代.它是以木胎成型,髹漆,然后再漆底上运用镶嵌,雕填,彩填,堆古罩漆,刻灰,平金开彩,断纹,刻漆,金银,罩漆等装饰技法.其中堆古罩漆是一种彩绘和浮雕相结合的北京独特的装饰技法,它是在器身底漆上用稠漆描绘花纹,并贴金箔,图案有隆起之浮雕感,然后通体罩透明漆而成."古"既指装饰题材的仿古,也是"鼓"(凸起之意)的通假.金碧辉煌的画面隐现在大漆之下,使其呈现高雅,协调,明快的艺术效果.北京金漆镶嵌的产品主要有屏风,插屏,挂屏和家具等,约3000多种花色.1982年的北京"金龙牌"金漆镶嵌屏风荣获全国工艺美术品百花奖的金杯奖.参加评奖的作品"步月图"金漆镶嵌屏风表现的是中秋佳节良宵,在琼楼玉阁,荷塘月色的衬托下,闺阁裙钗倩步楼台,倚栏遥望的景象.屏风的设计采用了园林围墙的形式,以红色漆宝砂饰于整个墙面,月亮门的开光中,以黑漆表现夜景的水天一色,屏风的两个边扇和底边还有楠木雕花,随着由近到远的透视,人们仿佛跨过了月亮门,走进仙境,达到了较好的艺术效果.在工艺上,这幅作品在"百宝镶"工艺的基础上,又吸收了其他髹饰技法.它巧妙地利用了象牙,珊瑚,绿松石,鸡血石,孔雀石,珍珠贝,红木,金丝楠木,玳瑁等十几种珍贵的材料,并利用了它们的天然色彩和各种质感,生动地表现了画面的内涵.
贵 晋 漆 器
贵州大方和山西平遥,新绛,稷山及江西宜春等地也是漆器的传统产区.贵州大方漆器约始于清初,产品主要是以牛皮,马皮做胎的皮胎漆器和棉麻布脱胎漆器.装饰手法有浮花,平花,暗花三类.特点是红黑挂色,五彩嵌花,造型朴实,色泽素雅,质地坚固耐用.山西平遥推光漆器约始于唐代开元年间,已有1000多年历史.近年来,他们根据国际市场的需要,并借鉴了古代绘画和山西元代永乐宫壁画,设计,生产了"吹箫引凤","牛郎织女","群仙祝寿"等题材都很受欢迎.又增加了青绿金青山水,堆凸彩绘人物等新产品,并提高了描金彩绘的艺术质量.
天 水 雕 填
甘肃天水的雕填是四川经陕西传入甘肃的,至今已100多年的历史.过去主要有木胎,皮胎.装饰方法仅有雕填一种.品种也只有木碗,手杖等日用品,建国后有了较大的发展,在雕刻,填彩,研磨等方面都超过了历史水平.甘肃雕填现在除了日用品外,还生产围屏和组合家俱等70多个花色品种.特别是满嵌螺围屏,折叠沙发桌子等作品,造型优美,制作精细,纹饰典雅,具有独特的地方特色,多年来一直畅销国际市场.
扬 州 漆 器
江苏扬州漆器历史悠久,早在战国时期就已开始了,到了汉代,特别是经济繁荣的唐代至明清时期,扬州漆器就更加兴旺了.建国后,在继承优秀传统技法的同时,他们推陈出新,又取得不少新的成果.江苏扬州漆器主要有多宝嵌漆器和螺钿漆器,多宝嵌是我国漆器工艺中别具一格的品种,是由明嘉靖年间著名匠师周翥创制的.它是选用翡翠,象牙,玛瑙,青玉,白玉,芙蓉石,青金晶,木变石等珍贵材料,并利用其天然色泽,雕镂拼接于漆地上,使珍玉镶嵌和漆器珠联壁合,天衣无缝,相得益彰,具有华丽富贵,典雅,浑厚的优点.1959年著名艺人梁国海,王国治选用了画家陈之佛的画稿,和一些青年艺人精心制作了"和平之春","喜鹊登梅"大挂屏,至今仍陈列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江苏厅内.1983年在胡耀邦总书记访问日本时,将"松鹤延年"这一多宝嵌漆器屏风,赠给了天皇.这幅屏风,用紫檀木做框架并有雕花,朱红色的漆底子上,用各种珍宝美玉,镶嵌成了8只仙鹤在翩翩起舞,并配以各种松树,石山,梅花,牡丹等花卉,显得华丽富贵,古色古香.是扬州漆器的优秀作品.扬州螺钿漆器早在明代就已久负盛名,又分为平磨螺钿,点螺两大类.
平磨螺钿是把各色贝壳,打磨成薄片,用特制的工具做出各种人物,风景,楼台亭阁,花鸟虫鱼等图案,拼贴镶嵌于漆地上,再经髹饰推光而成.它的特点是漆底光亮如镜,黑白分明,图案疏朗有致,风格清雅素洁.点螺是精心选用蚌壳,云母,夜光螺等优质贝壳,将其磨成相当于人发1/3细的丝,再用特制的工具,割切成细若秋毫的点,丝,片,一点点地嵌于漆底上,有时还间以金丝银片,再经髹饰,推光而成.它的风格是,五光十色,灿若虹霞,精致纤巧,尤其是点螺作品的边缘,常采用细致的二方连续图案,使作品更富于装饰性.1979年初由工艺师吴辰设计,高永茂等制作的点螺台屏"锦绣万年春",高6公分,宽72公分,表现了在绿树苍翠之中,一只孔雀亭亭玉立,四周的紫藤花盛开,一派春意盎然的画面.宝蓝色的螺钿在黑色如镜的漆底上,闪烁跳耀,螺钿与漆相得益彰,达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
漆 线 装 饰
厦门漆线装饰是我国髹饰工艺中独特的技法,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在清代主要应用于民间佛像彩塑的服饰,灰甲,器具上,由于操作简易,效果良好,很快就流传开了.解放前,厦门已经有了专门经营漆线装饰神佛像的商铺,产品还销往南洋一带.1959年著名艺人蔡文沛的大型漆线装饰雕塑"郑成功收复台湾""孙悟空大闹天宫"等曾在福建省民间工艺美术展览会上受到好评.1972年他们在继承了传统的基础上,又吸收其他工艺美术的长处,创造了漆线装饰的瓶,盘,仿古器皿,台屏等100多个新品种,同时研制出了各种彩色的漆线,使产品更加绚丽多彩,取得了较好的艺术效果.现在漆线装饰雕像已成为厦门的主要传统工艺品.
现 代 漆 艺
中国现代漆艺主要包括漆画艺术和立体漆艺造型.中国的漆画是在我国悠久的传统漆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既可以属于工艺美术范畴,也可以作为绘画的一个新品种,具有工艺美术和绘画的双重属性,是绘画和工艺相结合的边缘学科.著名漆画家乔十光先生早在学生时代,就在已故的著名工艺美术家庞熏琴,雷圭元先生的积极倡导下,曾几度赴福州向当地的老艺人学习漆艺技术,将中国传统的漆艺技法与自己的装饰艺术揉为一体,并受越南磨漆画的影响,他的漆画,生活气息浓郁,装饰性和工艺性都很强.作品的题材大都是以少数民族人物和江南水乡风景为主,具有鲜明的个人风格.在他的影响下,中国的漆画发展很快,遍布全国,80年代已成为一个独立的画种,被社会所注目和承认.由于漆画使用了不同于其他画种的工具和材料,运用了不同于其他画种的技法,产生了其他画种所不能代替的艺术特色,因而受到人们的喜爱.漆画的主要技法有:
薄料:用金胶漆在平漆地子上薄涂,待漆在将于未干之际,贴上金箔或银箔,色彩鲜艳而雅致,在漆画中多表现天空,河水等效果.
研磨彩绘:根据画面的需要,先用底漆绘出纹样,然后在上面撒上各种金银粉,铝粉(金属粉)或漆粉,待干后,罩漆将粉状固定,干后打磨推光,这种技法在日本也被称为"莳绘",是漆画中应用比较广泛的一种表现手法.通过粉屑颗粒的大小,洒播的疏密,质地的不同,罩漆的薄厚,打磨的多与少,呈现出丰富的色彩层次和肌理变化.
填漆:在漆面上造出低陷的图案,然后填上彩漆,或贴上金银箔,干后罩透明漆.还有一种被福州人称为"台填"的工艺,将锡片贴在漆板上,焰刻花纹,然后揭去花纹以外的锡片,再全面罩漆,打磨,推光,这种手法在漆画中应用也是比较多的,适合用于装饰性的漆画.变涂:也称为泼彩填漆,在漆板上泼下稠漆,然后洒或滴稀释剂,漆被驱散,流动,融合,留下凹凸不平,如洒水则留下低凹的水迹样.也可以借助于树叶,稻子,各种豆子或用刷子,蘸子等工具造成漆表面不平,取得自然的纹理,再填漆.也可根据画的需要,局部使用.
刻漆:大体上分为三类.
刻灰,进刀较深,露出推光漆层下的灰地,或阳或阴文大片铲除漆面,然后填入色漆.工艺简便,有一种同木刻画一样的锋利尖锐,单刀直入的美感.
浅刻,也被日本称为"沈金",不作深度刻铲,而多用刀具刮刻表皮,以各种不同的线和点来表达画面中物体的结构.它的特点是,细致入微,立体感强,整体感强,装饰性强.在划槽内填入金粉,则被称为"戗金",填入银粉则为"戗银",填入彩漆,则为"戗彩".
针刻,在推好光的漆面上,用钢针镌刻图案,刻纹轻而淡,适宜细线纹样,但不宜远距离观赏.
镶嵌,在中国现代漆画中,镶嵌蛋壳的工艺用的多,先将蛋壳内的薄膜去掉,漆做粘合剂,将蛋壳贴在画面上并按碎,就会出现自然裂纹,呈碎瓷哥窑状的自然裂纹,因蛋皮的色泽不同,粘贴的疏密不同,以及打磨的轻重不同,而呈现出丰富的肌理和由深至浅的素描关系.还有镶嵌螺钿把五彩的螺钿(薄片),切成画面所需要的样子,然后贴在漆板上,再罩漆打磨.螺钿本身就是五色斑斓,在黑色大漆的衬托下,更显得霞光熠熠,充分体现了
材料之美.
当代著名漆艺家乔十光先生是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教授,他的作品《泼水节》曾在1978年第5届全国美展中荣获二等奖,作品《青藏高原》曾获第6届全国美展银奖,还分别获1990年第2届韩中国际绘画银奖,第26届亚细亚现代美术富士台国际奖.《水乡》是他的代表作.在作品中,用蛋壳来表现房子的白墙并利用鸡蛋壳与鸭蛋壳色泽的不同,来表现房子与房子的远近及透视的关系,被压碎的蛋壳所呈现出的冰裂纹,很好地表现出了古老的"砖"与"墙"的味道,黑色的漆又很好地表现屋顶,水与天的处理更是精采,用了薄料工艺,高雅的银灰色把画面妆扮得有如人间的天堂,既写实又夸张,生动,自然,真实地表现了秀美的江南风景.在色彩的处理上,也表现了作者的巧妙构思,整幅画面仅有黑,白,灰三色,但却如此丰富地表现了江南水乡的万物.这幅作品无论在艺术上,还是在工艺的处理上,都是非常成功的,是艺术与工艺相结合的典范.装饰性强,给人以清新,高雅的艺术享受.乔十光先生先后担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漆画研究会会长,世界漆文化学会常任理事等职务.
立体漆艺造型,是近几年来在我国传统的漆器的基础上,并受到日本,韩国漆艺的影响逐渐发展起来的,又被称为"漆雕",除了它的使用性能之外,更强调它在环境艺术中起到的装饰性,用漆的语言来美化人们的生活空间.它的成型手段主要有木胎,脱胎,笨板脂及绳胎,纸胎,软金属胎,皮胎,玻璃等.用各种不同的材料,并以漆做为粘合剂和固化剂,使它成型,然后再用漆来装饰,或莳绘,或沈金,或髹饰.目前它在国际上已形成一种新的艺术潮流.相对来说它比漆画更注重漆艺的技术及材料的使用.装饰花瓶"流动的线"高40公分,宽45公分,是我国于1995年完成的漆立体造型作品,造型上追求稚朴,厚重,但在形体上却宽而不厚,在花瓶上立有凸出的流动线,以造形相适应,吻合,两面的立线在形式上又各异,形成了一曲跳动的乐曲.装饰技法上采用了金箔莳绘的方法,从上到下,由多渐少,再罩以透明漆,色调柔和协调,金碧辉煌,突出了漆的特点.
漆艺,漆工艺,漆艺术之意。
漆器
漆器一般指涂以透明或不透明漆的某些木制或陶瓷、金属物件。中国古代漆器的漆,是从漆树上采割下来的天然液汁。漆树产于中国,约10年树龄可割取树液── 生漆。漆器的制作工艺相当复杂,首先须制作胎体。胎为木制,偶尔也用陶瓷、铜或其它材料。也有用固化的漆直接刻制而不用胎。胎体完成后,漆器艺人运用多种技法对表面进行装饰。漆器的主要特点是可以抛光到可与瓷器媲美。漆层在潮湿条件下干燥,固化后表面非常坚硬,有耐酸、耐碱、耐磨的特性。我们祖先制作的优美绝伦的漆器,象陶瓷、丝绸一样,是民族文化的瑰宝。
|
朱漆木碗,新石器时 代,食器,1978年浙 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出 土,口径9.2-10.6厘 米,底径7.2-7.6厘
米,高5.7厘米,木 胎,浙江省博物馆藏。 |
“新石器时代朱漆木碗”。1978年,在距今约七千年的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第三文化层发现此物,是目前已知最早的一件新石器时代漆器。现存浙江省博物馆。碗为木质,敛口,壁较厚。碗外壁有一层薄薄的朱红色涂料,微有光泽。经化学方法和光谱分析鉴定为生漆。朱漆碗的发现,说明至少在六、七千年之前,我们的先民已将天然漆用于装饰生活器具的表面。
|
战国早期木高16.3厘米,长20.4厘米,1978年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出土,湖北博物馆藏随葬品极其丰富的曾侯乙墓,除上述的青铜编锺,大量青铜器外,还出土了200多件艳丽多姿的漆器。它包括衣箱、食用箱、酒具箱、桶、杯、豆、盒、罐、案、几、禁等实用器物和工艺品。这件彩绘鸳鸯漆盒,便是其中的代表作,漆盒作鸳鸯形,呈卧伏状。颈下一圆柱形榫头,插入器身,可转动。身躯雕孔,背上有一长方孔,置盖,盖面有浮雕夔龙。通体施黑漆地,在以朱绘鳞纹,间以黄漆圆点。腹部左右侧皆绘图像。
|
“战国时期彩绘乐舞鸳鸯形盒”。1978年出土于湖北随县曾侯乙墓。此盒形制非常精巧。整个造型为一只立雕的鸳鸯。背上有带钮小盖,可注水,首颈与身体榫接,可以转动。盒身涂黑漆,以朱、金两色描绘羽纹,盒的腹部左侧绘有“钟磬作乐图”。此盒制作不晚于公元前433年,距今已有2400多年,是战国漆器中的代表作,现存湖北省博物馆。
|
“张成造”云纹剔犀盒 容器 元, 直径14.8厘米,高6.2厘米,木胎, 安徽省博物馆藏。 |
“元代剔红紫萼圆盘”。剔红属雕漆工艺。所谓雕漆是指在原漆层的胎型上剔刻花纹的技法。它常以木或金属为胎,用漆分层涂堆,少则八、九十道,多则二百道。此件剔红圆盘为传世之作。盘中刻一朵盛开的双瓣栀子花,旁刻四个含苞欲放的花蕾与穿插自如的枝叶。盘边雕朱漆卷曲的香草纹。盘底黑漆,有针刻行书“张成造”款。张成为元代雕漆名家,尤以剔红器最有名。此盘现存故宫博物院。
|
脱胎菊瓣形朱漆盘 盛食器,清.乾隆
口径14.2厘米,高 3厘米,夹纻胎,
故宫博物院藏。
|
“清代脱胎菊瓣形朱漆盒”。此盒为菊瓣形,漆面润亮,胎骨用丝绸及生漆制成,色泽红润如珊瑚,是清代宫廷漆器的代表作。足内髹黑光漆,刀刻填金篆书“乾隆年制”双行款及御制五言律诗一首。现由故宫博物院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