漆画之美
——第六届全国美展漆画观感
·乔十光
漆画是绘画与工艺相结合的画种,几年来有了新的发展。在第六届全国美展上,它第一次以一个单项画种的姿态与观众见面,引起了绘画界与工艺美术界人士的注目,大家都说漆画美。漆画之美,美在哪里?
莹莹漆黑
一个长于黑白的版画家曾说:世上最美的黑是漆黑;一个长于色彩的画家也说:中国传统里有两种最美的色彩,一是宣纸的白,一是大漆的黑。的确,漆黑是世界上最黑最美的黑。在中国,黑与漆是连在一起的,最黑的墨是漆烟墨,语言里也有“漆黑”的词汇。黑成了漆的代表色彩。
漆黑之美,不仅在于黑,而且还在于它经过推光能产生一种沉下去的莹莹光泽,是那样的深沉无限,又是那样的含蓄柔和,这和某些化学涂料浮上来的刺目的贼亮,是大相径庭的。
中国画,很讲究留白,“只画鱼儿不画水,水中自有波涛”。漆画,则注重留黑,它可以是天,也可以是地;可以是山,也可以是水。这实在是一种最经济、最巧妙、也最有艺术效果的手法。所以,中国的漆器,从2000多年前的漆杯、漆盘,到现代的漆屏风,漆黑一直是漆器的“统治”色彩,无论将来引进多少现代材料,出现多少丰富的色彩,漆黑永远是漆艺的宝贵色彩。即使它和高贵的金银、瑰丽的螺钿在一起,它仍然处在主导地位
金光银辉
大漆长于黑,却短于彩。为了丰富漆画的色彩,便使用了金、银、铝等金属材料入漆。 金银运用于绘画,在中国就有金碧山水,在西洋就有拜占庭艺术中的赛克。漆艺中运用金银,不仅历史悠久,而且方法多样。有时象金碧山水一样,以“贴”的方法,或者象拜占庭的赛克一样,以嵌的形式,它们都以金银的本来面目出现,以收金碧辉煌的灿烂效果。更多的时候,是把金、银、铝当做黄和白与其他颜料研调在一起,出现多种含有金属光泽的彩漆,或者把半透明的漆罩染在金、银或铝的地子上,使之呈现出闪烁着金属光泽的色彩。它们象金属,又不是金属.它们使用了金属,却又不以金属的面目出现。其华贵、典雅、柔和、含蓄的风采,是水粉画颜料、油画颜料、丙烯颜料所不能代替的,现代的印刷术也无能为力。它虽然失去了水粉画、油画那样运用冷暖色彩去再现客观物象的自由,却赢来了材料本身的美感。这是为许多色彩画家所折服的。难怪一个油画家看了漆画以后,激动地说:“过去总认为油画最厚重,没想到漆画原来也是这样有分量,象是金属的,有铛铛的声响”。这除了是由于大漆的浑厚性能之外,还应该归功于金光银辉吧。
镶红嵌绿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为了弥补大漆色彩的不足,不仅运用了金银,而且还镶嵌了五彩的螺钿、朴素的蛋壳,甚至还有高贵的红珊瑚、绿松石,真可谓镶红嵌绿,美不胜收。它们都是漆艺大家族中的一员,和谐地统一在漆黑之中。它们并没有高低贵贱之分,而是各有各的特点,各有各的用武之地。作者一定要善于发现并十分尊重它们自身的长处,万万不可让它们沦为客观物象的奴隶。因为他们不愿意去“栩栩如生”地再现物象,却满足于在似是而非地表现物象时,倔强地保存自己的价值。在这里,作为视觉语言的漆画艺术,以咄咄逼人的物质形式,呈现在观众面前,不仅满足了人们“看”的需要,而且也满足了人们“摸”的愿望。国外一些现代画家不择手段地在画面上洒沙子、贴金属等,实在不是什么新鲜事儿。
含蓄迷离
有人说,月亮是伟大的诗人,它使万物披上一层朦胧的诗意。水也是,水中倒影往往更迷人,水中观鱼也有一种飘忽迷离之趣。大凡不尽的景物,容易给人以无限的遐想。有人说,看漆画就象水中观鱼一样,有一种特殊的魅力。
漆画的这种含蓄迷离的艺术语言,一半应归功于大漆中的透明漆的半透明特质,一半则归功于精心研磨的技巧。一次又一次地打磨,等于是一遍又一遍地渲染,使埋伏在底层的色彩或形象逐渐隐约的、有层次地显露出来,很象是洗印照片时的显影过程,所不同的是,照片的显影过程是由浅到深,漆画的“显影”过程是由深到浅。
现在有一种很流行的方法:先画好一幅有明暗层次的完好的画,再罩一层玻璃似的化学漆,再打磨,这和上述的方法是不同的,两者虽然都要磨,但一个磨的是画,一个磨的是“玻璃”;一个含蓄深厚,一个简单浅薄;一个有诱人的光泽,一个象是蒙上了一层塑料薄膜而已。
天然成趣
中国画中的“泼彩”、“揉纸”以及“指画”……大凡是为了求得画笔所达不到的偶然效果。这些人画一半、天画一半的偶发肌理,丰富了画面,满足了观众的视觉需要。这使我想起汉画象石拓片,那些麻麻点点的墨渍,比看画象石还过瘾,当我们临摹时,往往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画得干干净净,却不及拓片之美,就是因为失去了拓片上的麻麻点点的肌理。
有人说,国画家用丝瓜络点颜料,是从漆画中来,这虽是戏言,不过漆艺中这类利用干荷叶、碎纸片等媒介物,利用布团、海棉等道具,利用大漆稀释后的流动性能,利用大漆的快干起皱等手段所引起的偶发肌理是千文万华、纷然不可胜识的。这也是漆画之所以能引人近看、耐看的原因之一。
古人论画,讲“远看取其势,近看取其质”。据我理解,所谓“势”,即大关系,整体布局。所谓“质”,即局部关系,肌理效果。只有大关系,没有丰富耐看引人入胜的细部处理,也会流于空洞,不易感人。漆艺在这方面的手段,是得天独厚的。
“洒”风“莳”韵
犹如农民播种、天女散花,把螺钿粉、干漆粉、金银粉,有规律或无规律地洒黏在漆板上,再罩涂不同的彩漆,经过打磨,便出现点点颗粒。这种手法在漆艺中称为“莳绘”。
莳绘的材料多种多样,颗粒有粗有细,播洒有疏有密,它不仅能使漆画产生一种“粗糙”的肌理,以与平滑细腻的部分造成对比,更重要的是,它能根据材料的不同色彩、不同粗细、不同疏密自由地控制层次,这样就丰富了漆画的表现能力,使漆画增加了渲染一样的风韵。
“锋利”“尖锐”
木刻以黑白为主,讲究刀法木味,造型力求明确肯定、概括扼要。即便是套色,也力求单纯简洁。它有一种单刀直入、锋利尖锐的美感。漆艺中的刻漆,刀刻针划,铁线银钩,类似木刻。也有一种锋利尖锐的美感与平面装饰的特色。
刻漆的技法,可阴可阳,可线可面,相当丰富。有的以面为主,填以彩色,有的以线为主,再填以金、银或彩,还有的在刻后的阴纹内填以彩漆,最后磨平。它们用色较为单纯,工艺较为简便,风格较为朴素,制作时也注重理性。正如人们喜欢油画的丰富、版画的朴素一样,也喜欢磨漆画的富丽、深沉,刻漆画的简洁、明快。又因为它有工艺简便、便于生产、适于平面装饰、易实用、成本较低等优点,因此,刻漆自有它的广阔天地。
亦凹亦凸
漆画多半是平面的,有的也具有体积。刻漆中的阴阳姑且不论, “堆漆”和“雕漆”就有浮雕的凹凸之美。
堆漆即以漆、炭粉或其他材料,根据画面的需要,一层一层地堆起;雕漆即以大漆一层一层地髹涂,待达到一定的厚度再刻。
堆漆还经常和其他工艺结合在一起,雕漆也可以使用不同的色彩,它们都有很大的潜力。它们使漆画增加了浮雕的因素,为漆画适应不同的场合、不同的形式,开拓了更加广阔的可能性。
漆画材料的丰富多彩,工艺的千变万化,使漆画具有独特的个性。作为视觉艺术,它突出了物质存在的特殊形式,它把视觉语言的材料和工艺的作用提高到重要的地位。我们不妨总结出一句话:漆画之美,美在看得见、摸得到的材质美和工艺美。
注:此文1984年12月发表 于《美术》
|